多措并举促落实 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市政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东莞升格地级市三十周年,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法制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建制与执行并重,强化监督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镇2018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我们始终抓“放管服”改革不放松,坚持不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办事效率、监管力度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一)稳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工作。一是科学设置机构。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部门单位的运行现状,对现有机构设置、职能职责、编制划分、人员配置等事宜进行了重新梳理,制定了《常平镇机构编制调整方案》,确保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动态调整权责清单。结合实际更新《东莞市常平镇人民政府权责清单》,2018年度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共包括10大类304大项(325子项),完善了行政管理职能配置,实现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三是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实施事权承接运行跟踪评估机制,对已承接下放的10大类型3653大项事权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进一步优化运行流程,精准确定岗位责任,确保每项审批权限承接到岗。制定《2018年度常平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案》,以具体明确的任务指标促部门行政效能提升,保证责任到人,职责到位。
(二)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成立“数字政府”领导小组,制定《常平镇“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更好助推“放管服”。依托镇村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一门式”办事大厅,目前镇级办事大厅设置38个窗口,进驻部门23个,覆盖业务491项,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印发了《关于常平镇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的通知》,依法规范办事要素,取消不合法、不合理、额外要求提供的各种证明合计245项。梳理了第一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共365项,优化办事流程。开通微信网上预约办事平台,截至目前,微信公众号的关注量已超1.2万人,成功预约办事约1.2万人次,网上解决咨询回复1079条,群众排队办事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目前正在探索表格预填、人脸识别、微支付等事项,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手段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成立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责任田”,根据网站“树形”图,明确每个单元的信息更新内容、更新周期以及责任单位,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方位向群众提供及时高质政务信息。以政府官网为依托,继续推广“欢乐常平”微博平台,开通“东莞常平”微信平台,加强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好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涉及政府支出、民生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18年度通过政府网站公布信息3895条,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布1030条,受理并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宗,畅通政民互动渠道,拉近政府和普通民众的距离,进一步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印发《常平镇关于进一步做好重要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明确坚持“谁起草、谁解读”原则,由文件起草部门在规范性文件出台后三天内围绕社会关注热点问题,进行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今年由教育部门负责人召开了积分入学政策的宣讲培训会对政策进行解读,为群众答疑解惑,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推进阳光政务建设工作,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通讯地址及电子邮箱,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二、坚持合法规范,提升制度建设质量
我们牢牢把握规范性文件制定各个环节,坚持立前严审、持中严管、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质量不断提升。
(一)立足大局,找准立规方向。深化谋划,系统梳理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思路,制定《常平镇2018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根据党委政府年度工作安排,以“三大目标定位”“三大宏观战略”“六大系列工程”为主线,科学编制2018年常平镇政府发文目录,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城市品质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领域文件的制定,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需要,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东莞东部中心提供制度保障。2018年度法制审查各类文件160份,其中规范性文件22份,已印发11份,涉及企业“倍增计划”系列政策5份,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类2份。探索利用常平镇法律服务平台,对规范性文件有效期限进行智能监管,统筹考虑立改废释等问题。对已废止、失效文件的政府文件进行全面排查清理,排查政府规范性文件共63份,其中清理已废止文件6份,失效文件15份,及时对已废止或已失效的文件进行标注并向群众公布,确保政令畅通,使规制政策服务于全镇中心工作。
(二)依法立规,严守制定程序。严格执行《常平镇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则》和《常平镇政府规范性文件工作操作指引》,坚守“两个一律”,即未经法制审查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不上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未经法制审查出台的政策规定一律无效。推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监管制度,制定规范性文件台账,实施立规信息共享,由实施党政办和法制办双重把关,记录规范性文件从“立”到“废”的全过程,全面督促规范性文件起草、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报备发布等各环节程序的有效落实,保证了规范性文件“六统一”。扩宽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途径,除履行网上征求公众意见的必经程序外,对专业性较强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草案,采取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方式征求意见,如《常平镇产业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常平镇产业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发函征求特定社会群体的意见;《常平镇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扶持办法》邀请了专家论证。
(三)严格审查,提高立规质量。一是加强合法性审查。推行规范性文件法制指导机制,起草部门和法制部门相衔接,实行法制办事前指导,对于涉及专业领域、问题复杂的规范性文件,引入法律顾问合法性论证机制,将合法性审查和法律服务灵活的嵌入起草或征求意见环节。二是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彻底清理与“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相抵触或不一致的政策与规定,在制定重大招商政策、评审重大产业项目等方面加强公平性竞争审查,制定《常平镇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方案》,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在起草过程中要求起草部门严格自查,未经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例如《常平镇重大项目投产奖励办法》在起草阶段经审查,发现在适用对象上有限制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之嫌,经审查后暂缓印发。今年对全镇现行生效的143份政策文件进行排查,未发现存在限制公平性竞争的情形。三加强实施后评估。推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制度,对于社会效益低、难以执行落实的规范性文件及时修订或废止,今年对即将到期的科技创新系列政策进行评估后决定不予继续实施,宣告失效;《常平镇奖教奖学办法》到期前评估后根据社会效益情况,决定修订后执行。
三、坚持民主科学,增强行政决策效能
坚持民主科学决策,推动法律顾问参与政府决策,以程序合法正当防控决策风险,不断夯实法治政府发展基础。
(一)推进重大行政决策“一制度两目录”建设。制定《常平镇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明确重大行政决策范围、权限和程序,着力构建边界清晰、程序灵活的决策机制。以合法性审查、集体决议为必经程序,分类设置听证、专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征询方式的适用情形。结合党委、政府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和改革任务,在微博微信政府官网上开设意见征集栏目,向社会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府部门广泛征集决策事项,形成《常平镇2018年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和听证目录》,今年启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民生保障等三大类共计九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二)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出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执行责任清单,明确具体执行部门及每项决策事项所需经过的法定程序,纳入政府督办专项,以依法行政考评为抓手,定期跟踪、督导和反馈,促进决策事项法定程序的落实,不断强化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今年,《东莞市常平镇常虎片区(东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举行了听证会,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为控规的编制提供参考,并向公众对规划调整的内容、目的、依据、影响等情况进行解答,在网站上公示重大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反馈群众意见的采纳情况,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对打造TOD城市综合体、“一河两岸”升级改造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做好防范和化解措施,努力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决策顺利开展。
(三)多措并举提高行政决策能效。一是扩宽法律服务范围。以政府法律顾问服务平台为抓手,将法律顾问嵌入行政决策、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借助“外脑”的力量,进一步拓宽政府在合同签订、决策执行、涉法事务处理领域听取意见的渠道,确保各项决策合法合规。今年政府法律顾问共审查经济合同80多份,其他政府事项140多份,法律审查全面覆盖政府各个领域,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自觉检验决策效果。对执行阶段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实行决策后评估,适时作出决策调整。今年对2017年实施的“智慧课堂”平台一期建设项目进行实施后评估论证,从合法性、合理性、协调性、绩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立法后评估报告,重点了解决策执行情况以及实施效果,及时优化调整决策内容,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三是责任制度保障。以政府督办为切入点,促进部门积极落实政府决策事项,今年已完成前三季度行政决策事项进展情况督查,对于进展缓慢的事项列入重点督办。制定行政决策终身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切实做到“谁决策,谁负责”,确保依法决策。
四、坚持监督评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我们致力于法律服务的创新和运用,构建法律服务与行政执法的沟通桥梁,确保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我镇落地生根。
(一)严把执法“入口关”,强化执法队伍管理。严格按照调整后的权责清单,对行政执法岗位、人员编制认真进行梳理核查,在政府官网公示各执法部门职责、地址、联系方式,增加行政执法的透明度。根据执法岗位编制情况,建立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台账和动态管理机制,今年以来注销非在岗执法人员5人,变更执法证3人,组织了190名执法证即将到期的人员参加了行政执法证到期换证培训,确保行政执法人员在岗在位、持证上岗。做好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执法部门内部组织一线执法人员开展通用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今年开展了“新行政诉讼法解释与送达”专题法治讲座、“2018年常平环保分局环保政策宣讲会”等相关专题培训,提升部门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严把执法“监督关”,加强事中审查。启用常平镇政府法律服务平台,开通执法部门、政府法律顾问和外聘律所事务所三端口,通过“执法案件审查”、“实时线上法务咨询”、“法律法规知识库”、“线上典型案例交流”几大模块,实现执法案件网上法制咨询、审查、监督,将事后法律服务转为事前服务。以实用为根本,梳理整合法律法规、经典案例等法务资源,根据各部门的执法需求充实法律知识库存,以法律为准绳引导执法部门堵塞执法程序和实体漏洞,从源头上降低错案率。例如对我镇某医疗机构进行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查中,政府法律顾问对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辨析,指导执法部门准确运用法律,恰当使用自由裁量权,确保行政执法行为合法合理。
(三)严把执法“质检关”,加强事后评查。开展镇内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严格对照《广东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标准》,推行部门自查和法制抽查相结合的执法案宗评查方式,2018年共抽查13个部门累计24宗执法案件,针对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分别出具16份整改意见书,并向全镇通报评查结果,以查促改,以评促提升,促进各执法单位严守执法流程,从实体和程序上保证执法的公正文明。对于评查问题较多的部门,开展座谈会,由法制部门向具体执法人员实地解读《广东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标准》,进行典型案例交流和点评,共享正反面典型案例,引导执法部门自觉提高执法案件质量。实行执法部门定期报送执法案件目录制度,每月统一在政府官网公开当月的行政执法案件目录,以便公众查询监督。2018年度,在政府官网公开行政处罚案件1000宗,行政许可案件3330宗。
五、坚持依法治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多角度多途径提升应对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完善纠错功能,推动社会矛盾防范化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
(一)在源头处化解矛盾纠纷。一是加大重点领域摸排力度。围绕12个社会矛盾领域制定了《2018年常平镇社会矛盾大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化解工作专班,落实“日排查、周研判、月分析”的矛盾隐患排查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隐患建立台账,落实包案领导及跟案人员,今年重点隐患落实领导包案103宗。对涉农涉土领域,切实压实属地属事责任,落实不稳定因素排查月报送机制,及时掌握村民动态,做好解释稳控工作。二是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常态化。制定《常平镇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安排表》,安排镇领导接访下访群众,镇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及制定工作措施,对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专项研究,查找问题症结,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同时充分发挥驻村团队的作用,开展带案下访调处工作。2018年,镇领导干部共接待来访群众27批100人次。三是建立法制研判管理制度。对于一些重点疑难信访案件、历史遗留问题如涉农涉土、物业小区管理、城轨施工等,实施信访、法制、责任部门联动办理,由法制部门分析总结案件中的政府行政漏洞,总结共性、规律性问题,及时提供工作建议,形成同类案件的解决思路,以具体案例实践反向指导政府依法行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信访问题。
(二)谈判应诉相结合,减少案发率。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法化解矛盾。一是案前疏导。建立东莞中立法律服务社常平镇服务站和常平法庭服务点,聘请13名资深律师实行值班,健全联动调解协调机制,通过引入专业律师和社工为信访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案件及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坚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教育疏导相结合,引导群众依法信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法治权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2018年服务站点共接访62人次,为群众解答案件42件,综治中心平台共受理信访案件1059宗,成功调处1048宗,调处率99%。二是案中调解。在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基础上,推行涉案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增加对案件的整体把控能力。转化案件处理思维,以协商谈判手段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避免对簿公堂,实现各方共赢。案发后积极组织双方协商,寻找彼此的平衡点,在诉讼过程中友好达成和解共识,降低诉讼率,节约司法资源。今年以来我镇没发生行政复议案件,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实现零增长。三是案后总结。形成与外聘法律顾问信息共享机制,以案为鉴,加强对全镇行政诉讼的案件的统计和研判,总结典型诉讼案件中存在的行政问题与不足,提出整改建议,填补行政漏洞。及时掌握法院对行政案件审判的新思路、新理念,不断提高全镇整体的行政应诉能力和水平,形成《关于常平镇政府近五年诉讼案件情况统计分析报告》,以具体案例实践指导基层依法行政,不断提高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三)全面普法,减少矛盾纠纷。一方面领导干部主动学法。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制定《常平镇2018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计划》,组织各部门参加学法培训,通过法制讲座、集体学法、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提升单位一把手的法治思维与法治的基层运用方式。2018年度组织了150多名领导干部接受宪法专题培训,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对宪法的政治认同、法治认同;举办了三期《常平镇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指示要求安排课程,提高培训实效。另方面积极对外多普法。承办市法学会“以法兴企”文化沙龙活动,以“企业如何有效防范职务侵占”为主题,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多部门联合深入开展法治建设宣传教育,组织成员单位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共89场次,派发各种法律知识读物10万余份,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营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镇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法治思维思考问题、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数干部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与过去相比有较大进步,但部分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作出后,重大行政决策缺乏实施后评估, 后续监管力量不足;三是行政执法行为与省市的标准要求不匹配,与人民群众对于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期待和要求不相适应;四是法制机构建设和法制队伍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下阶段,我们将以本次考核为契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总目标,严格按照上级纲要及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具体措施,排定时间表、明确线路图,扎实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提升政府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专此报告。
常平镇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