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东莞常平镇栏目”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街镇 > 中国东莞常平镇栏目 > 专题 > 法治政府
常平镇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 2020-01-17 11:23
  • 来源: 本网
  • 【字体:    打印
  • 分享到:

市政府:

  2019年,常平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1+1+6”工作思路和镇委打造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的发展定位,牢牢抓住服务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服务基层治理保社会稳定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工作取得实际性成效,荣获“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申报了“广东省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示范单位”。现将我镇2019年法治建设主要工作及成效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法治建设主方向。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全面认真学习宪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提出的法治建设各项任务,统筹谋划推进我镇依法行政、依法治镇工作,以建设“高品质东莞东部中心”为总体目标,以法定政府职能、完善法制体系、规范权力运行、严明执法效能、保障权利实现为举措,制定了《常平镇2019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常平镇2019年全面依法治镇工作要点》,明确了我镇2019年依法行政、依法治镇工作的任务图和施工图,保障依法治镇各项工作“落地有声”。启动编制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前期工作,坚持规划先行、纲要引领,保证全面依法治镇始终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不偏不倚。

  二、完善行政制度体系,制度活力不断激发。

  牢牢把握“立、持、废”三个关键环节,实现规范性文件全流程管理,释放制度动力,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立”前严审。《常平镇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则》、《操作指引》和《统一合法性审查机制试点工作方案》三份制度三管齐下,严守“两个一律”(即未经法制审查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不上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未经法制审查出台的政策规定一律无效),做到“六统一”。对于涉及专业领域、问题复杂的规范性文件,引入外聘法律顾问进行论证,合法性审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2019年我镇出台规范性文件8份,涉及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多领域,每份规范性均经合法性审查和网上征求群众意见,其中《常平镇城市更新单元单一主体挂牌招商招引前期服务商工作指引》邀请外聘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论证审查,确保政府规范性文件不增加市场主体义务、影响市场竞争。

  二是“持”中严管。坚持规范性文件动态监管,紧跟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步伐,及时修订,确保规范性文件鲜活适用。开展了涉企、涉民办事证明事项规定的专项清理,清查规范性文件37份,修订7份,删除证明事项及兜底条款7项,涉及就业帮扶、企业扶持等政策规定,进一步减轻了企业和群众的“证明负担”,优化了营商环境。

  三是“废”后清理。全面落实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建立规范性文件台账,对规范性文件的期限进行监管,对于已失效的规范及时在公网上进行失效标记,确保规范性文件的时效性。对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实施后评估,2019年,经合法性审查和公平性竞争审查,共排查出不适应当下经济发展需求或不符合现行法律政策要求的规范性文件6份,制定了《常平镇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对《常平镇精神文明建设激励暂行办法》等6份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并在政府官网上进行统一标注。

  三、优化法律顾问服务,决策质量不断提升。

  完善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拓宽法律顾问参政辅政渠道,提高行政决策、经济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等领域的法律供给能力。

  一是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在《常平镇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的制度框架下,根据党委、政府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和改革任务,选取事项列入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制定了《常平镇2019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明确具体决策事项执行部门和所经法定环节,并将此纳入政府重点任务督查事项,确保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有序开展。

  二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法律顾问室为重要载体,为党委政府部署的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有效落实提供法律保障。坚持“政府利益有效保障、合作事项有效达成”的基本原则,对政府签订的协议严格把关,加强经济合作风险管理,坚守法律底线,2019年共审查政府重大经济合同60多份,提出修改建议300多条,涉及金额约124.5亿元,直接参与TOD征地拆迁、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和朗贝片区、袁山贝片区“三旧”改造等重大经济项目协商谈判。为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合同质量,对我镇征地协议形成合同模板,明确合同要素,助力推进“香港城”建设,为我镇城市品质提升、产业体系升级保驾护航,提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三是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启用政府法律服务平台,以问题为导向、以实用为根本,梳理整合法律法规、经典案例等法务资源,构建“法律法规知识库”和“线上典型案例交流”模块,目前根据各部门的需求上传法律法规868份,充实法律知识库存,同时进行线上典型案例交流和点评,目前共享正反面典型案例35宗。建立法制研判会议制度,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及时召开会议专项研究,推动政府行政法律咨询制度化、常态化。例如,天悦公司诉镇政府关于常中初中部地块合同转让纠纷案顺利调解结案,我镇以合法性为底线兼顾合理性原则,以法院历年案例为线索,经过一年多的协商谈判,我方赔偿金额从对方诉求的7.02亿元下降至2.58亿元,挽回经济损失近5亿元。又如,主动担当,全力协助原金美建达涉土问题的解决,在充分调研、统筹各方利益、顾全大局、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确定了“政府主导、“三旧”改造、合作共赢”的化解方案。此外,今年以来还为丽城楼盘历史遗留问题、玫瑰花园股权转让、常平中学土地确权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法律分析意见,推动问题的化解。2019年共出具各类法律意见160多份,为社会矛盾的快速有效化解提供法律支撑。

  四、落实行政执法新举措,执法效果不断加强。

  今年是全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全面推行年,我们提早谋划,制定实施方案,确保“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我镇落地生根。

  一是执法公示求“全”。落实执法公示责任主体、细化事前公示范围,建立公示信息统筹协同机制,依托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全面公示行政执法事前、事后信息。目前,在平台上录入公示的执法事前信息250条,覆盖镇政府所有执法部门,执法案件725宗。坚决实行持证上岗、持证执法制度,坚持推广《广东省行政执法标准体系》中的文书范本,严格落实义务告知制度,从严规范执法流程,确保执法事中主体、当事人权利义务信息全流程出示。

  二是执法记录求“实”。配备执法记录设备设施166台,持续加大执法记录设备设施配备覆盖面;规范执法文书制作、执法设备使用和执法档案管理,通过文字记录、音视频记录等方式,对行政执法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实现执法流程实时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开展执法案件评查,以查促改、以评促提升,逐步健全执法记录要素、提高执法质量。今年,抽查19个执法部门案件,评查案件90多宗,发出整改意见书16份。

  三是法制审查求“严”。制定法制审查的执法事权清单,明确执法法制审查范围,理顺市镇执法审查的流程对接,确保市下放的执法事权的法制审查流程顺畅不漏审;借力机构改革,完善执法部门执法审查人员配置,确保下放的执法事权的法制审查有人承接不漏管。全镇执法部门共配备法制审核人员29名,占执法人员总数约13%,2019年以来,共审查368宗案件。

  五、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基层法治体系逐步建立。

  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多层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层法治体系、提升法治能力。

  一是示范创建带动,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引入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专业人员,强化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法律服务能力;以袁山贝村、卢屋村创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示范村为切入口,形成可复制经验制度,因地制宜搭建了32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全面实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进驻平台制度,全年村(社区)法律顾问共提供法律服务834件/次,接访提供法律咨询679人次。

  二是部门对接联动,优化法律援助响应能力。整合司法、人力资源、信访等部门优势,建立法援与劳动仲裁、法援与信访案件的衔接机制,实行群体劳资纠纷联调快处制度,不断加快法律援助化解矛盾时效和能力。今年,受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45宗,民事法律援助案件253宗(其中,群体性案件7宗、涉及256人),同比增长41%,受援群众达594人次,挽回受援群众损失1604万元,接待来访群众和解答来电咨询918人次,其中,通过法援下沉、部门联调,顺利化解了东莞祥利胶袋有限公司涉153人的劳资纠纷法院案件,追回工人经济补偿金920多万元。

  三是内外借力齐动,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法学会作为第三方部门和法学权威的作用,积极组织法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围绕“法治建设”等主题撰写征文,为基层法治献策。完善中立法律服务社建设,聘请了13名资深律师轮流值班,免费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指引等公益法律服务和开展法治宣传工作。

  四是多方合力互动,浓厚普法学法氛围。镇村互动,送法下乡,发放宣传小册子6000余份,宣传物品700多份,在密切联系群众驻村活动中,在“香港城”征地拆迁法律咨询现场会回应村民土地产权争议问题、邻里纠纷问题、继承问题等互动中,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政企互动,送法进企业,引导七家企业申报并获得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在开展企业法治文化创建活动,在开展“与您阅法”读书会、赠书仪式等送法进企业宣传活动,引导企业员工理性维权;政群互动,送法进校园、进万家,在29所中小学校开展“宪法教育大课堂”活动,在常平宪法主题公园开展“12.4”集中宪法宣传和宪法进万家活动,在游戏中引导群众知宪遵宪。

  过去一年,虽然我镇依法治镇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距离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依然存在一定差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法治政府制度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制度执行力度仍需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司法执法队伍结构不平衡问题依然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等等。

  在新的一年,我镇党委、政府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加强基层法治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后监督。配套出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执行责任清单,明确每项决策事项所需经过的法定程序和具体组织实施的责任部门,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专项督办,专人跟踪,定期反馈决策进展情况,对于进展缓慢的事项列入重点督办。以专项督办为切入点,探索制定行政决策终身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切实做到“谁决策,谁负责”,促进部门积极落实政府决策事项。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估制度,根据决策落实情况,及时检验决策效果,适时作出决策调整。

  二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按照“谁执法,谁公示”原则,建立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发布、撤销和更新机制,明确公示内容的采集、审核和发布责任,强化执法信息公示监督,确保执法信息公示完备、更新及时;继续实施执法案件评查,建立评查机制,做到评查常态化,推动执法质量持续提高;建立重大行政执法法制审查程序制度,进一步理顺执法审查中的市镇关系、司法部门和执法部门关系,提高执法审查覆盖面和审查质量;继续完善执法部门法制审查人员配置和培训,使政府法制机构人员力量配备与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任务相适应,以促进行政执法法制监督落到实处,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行政执法新格局。

  三是全面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重构镇公用法律公务中心业务受理的流程,引入网上预约、预审程序,简化法援申请材料,重塑中心窗口形象,增强群众申请公共法律服务的体验感;整合镇村法律顾问和社会律所资源,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律师库,逐步建立专业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夯实公共法律服务的人才资源基础;依托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企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根据社会需求和公共法律服务输出能力,扎实延展公共法律服务网络,配套相应的平台资源协同机制,逐步构建资源共享、渠道畅通、高效输出的公共法律服务基础网络。

  四是全面加强调解制度建设。立足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找准调解定位。建立人民调解激励制度,激活人民调委会能动力;探索组建多层次的调解人员库,实施调解案源归集、针对性派单调解制度,提高调解效果;探索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构建纵横贯通的大调解格局。

  五是加强与上级司法系统的沟通联系。主动拓宽与市司法局的沟通交流渠道,积极争取业务指导,确保上级事权“接得住、拿得稳、办得好”;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证处的协作配合,完善沟通平台,强化行政、司法衔接,共享业务资源,形成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合力。

  专此报告。

  常平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