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市府工作部门及下属单位 > 东莞市国资委 > 企业聚焦 > 企业动态
国企勇担当,助力“百千万” | 院士开讲,大咖会谈!东莞城工集团举行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
  • 2024-11-07 18:01
  • 来源:东莞城工集团
  • 发布机构:东莞市国资委
  • 【字体:   打印
  • 分享到:

  建筑赋能“新生活”,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1031日,东莞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遇上世界城市日,精彩观点频出、现场反响热烈。

  本次交流会由市属国企东莞市城市工程建设集团下称“东莞城工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陈雄、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宋丁,以及东莞市有关部门领导建筑专业师生、建筑企业和行业、协会专家代表出席活动。

  交流会聚焦建筑气质赋能美好新生活议题4位知名院士专家带来精彩的主题分享、6位业界大咖在沙龙讨论中深度对话、现场还举行了孟建民院士特聘顾问聘任仪式……优秀案例和一线经验在这里汇聚,观点建议和思维火花在这里碰撞,创新理念与前沿技术在这里交融,共话机遇挑战、共议产业未来,为东莞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院士领衔,世界城市日畅谈建筑高质量发展

  活动预告发布后,东莞建筑界积极响应。世界城市日当天,相关政府部门、在莞建筑企业、东莞理工学院等政企学各界代表济济一堂期待着这一场跨界联动的思享盛宴

  在主题演讲环节,4位业内知名专家微空间、城市更新、集约资源与高品质建筑城市迭代成长等不同的专业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建筑如何提升气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不同建筑由不同的‘空间单元’构成。”孟建民以“‘空间细胞’研究——微空间建筑的创作与实践”为演讲主题,从“空间单元的角度”切入,分享了团队在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上丰富的“微空间”应用场景和具体案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进行主题演讲

  孟建民表示,科技进步对建筑发展的探索产生了巨大影响,建筑功能空间正从传统的稳态性向智慧的可变性演进。未来,建筑将向着“稳定的架构体系+可灵活替换的空间单元”方向进化,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需求创造美好生活。

  城市扩张有极限,但城市更新无止境。围绕“城市更新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结合东莞石龙、松山湖中心城区建设实践杨保军提出,城市更新要采用政府引导,企业、社会、个人共同缔造的模式,共商共建、共谋共治、共享共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进行主题演讲

  “东莞是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活力城市。活力代表年轻人多,年轻人多代表未来希望,东莞应该成为年轻人追梦的舞台,年轻人向往的乐土。杨保军表示,“我们要考虑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把他们的需求融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竞争力,把更多人才吸引进来。

  陈雄的分享聚焦“集约资源与高品质建筑的设计策略”。他在溯源岭南建筑特色和营造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型复杂公共建筑的“合和建筑观”。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陈雄做主题分享

  陈雄认为,岭南建筑既要传承传统建筑策略及技艺的精华,也要不断创新,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发展出适合时代需求的满足现代工作与生活的气候适应性策略,创造出适应岭南气候特点、具有岭南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岭南绿色建筑。

  陈雄以林克明故居修缮活化的案例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在城市更新里历史文化建筑的活化与利用。“我们做建筑一直在做创新,虽然历史文化建筑比较小,但通过活化利用,可以留住城市的历史,什么是好建筑?好用、好看是好建筑,对建设管理者来说,好建、好管也是好建筑。”陈雄说。

  宋丁以建筑业助力东莞城市迭代式成长为主题,从东莞城市目前发展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建筑业助力城市迭代式成长的建议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宋丁做主题分享

  宋丁认为,首先是打造兼具绿色理念和海洋理念的生态建筑,体现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同时构筑未来建筑的承载体和智创链要打通产业之脉与城市之脉“任督二脉”通过建筑创新群落的营建,实现城市突围,实质性提升东莞对外的形象辨识度、功能释放度、价值美誉度及品牌扩张度。

  深度对话,行业领军者共议建筑赋能生活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行业专家主题沙龙环节,6位来自建筑企业、行业协会的专家围绕“建筑气质赋能美好新生活”,开启了一场关于建筑与城市、当下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为行业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共享行业新机遇。

交流会主题沙龙现场

  东莞需要怎样的建筑来引领城市气质?

  深圳市微空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曾国昆说,东莞应以“好房子”即优质住宅来呼应“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

深圳市微空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曾国昆在主题沙龙环节分享

  深总院建设科技推广中心主任、深圳市四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莉提出,东莞应利用好山水连城的优越自然环境,保持原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不必执着于竞赛“高楼大厦”。

深总院建设科技推广中心主任、深圳市四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莉在主题沙龙环节分享

  “东莞应该打造特色建筑标志”东莞理工学院教授田俊表示:“融合东莞的城市特色、现代建筑美学,以及全球化元素,成为吸引全球游客和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地标。”

东莞理工学院教授田俊在主题沙龙环节分享

  未来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主流,东莞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来助力建筑产业的发展?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彤炜表示,鉴于建筑行业工人老龄化和建筑垃圾处理厂超负荷的现实挑战,东莞必须积极拥抱装配式建筑的主流趋势,摒弃单纯的装配式建筑理念,转而注重精细化的设计规划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以先进城市为标杆,激发产业链的整体活力。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彤炜在主题沙龙环节分享

  最近,一批模块化“预制房屋”从东莞码头出发,走向世界。张彤炜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头,东莞有着便利的交通和工业化基础,这对于打造装配式建筑完整产业链、撬动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很有优势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优秀装配式产品扬帆出海,擦亮东莞建筑行业的特色品牌。”张彤炜说。

  在广东省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赵晓龙看来,推动装配式建筑在东莞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财政激励、人才支持和行业监管等多维层面的支持。

广东省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赵晓龙在主题沙龙环节分享

  回归主题,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企业,特别是市属国企,应该如何带头谋划参与镇村规划建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助力“百千万工程”?

  马德超认为,建筑企业,尤其是市属国企,要通过结对帮扶关系,明确帮扶项目和形式,制定帮扶清单和实施方案,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要利用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参与镇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本土建筑企业与央企、国企合作,参与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中建八局湾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质量总监马德超在主题沙龙分享

  国企担当,东莞建筑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

  建筑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强、经济社会作用显著、发展提高潜力大的特点,对城市品质的提升影响深远。去年,东莞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建筑行业已成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交流会现场

  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也是东莞市建筑业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转型年

  “今天是‘世界城市日’,为打造精致城市建设‘答卷’的展示平台、建筑行业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向各地讲述东莞建筑气质的宣传平台,我们相聚于此,共谋东莞市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莫沃佳在致辞时表示,在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道路上,建筑业企业有着天然的技术、材料和人才优势,本次交流会能够更大程度发挥建筑业的产业动能,更高水平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造幸福生活新体验。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莫沃佳致辞

  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副主任刘惠林在致辞时表示,目前已有一批在莞建筑企业代表纷纷加入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事业中,他们正积极发挥着综合服务作用,用专业力量高质量服务着东莞城市更新及镇村建设。

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副主任刘惠林致辞

  刘惠林表示,未来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建筑企业可以主动创新“求变”,积极打造新场景、新模式,寻求新突破,不断为东莞添“颜值”、增“产值”、创“价值”。

  作为市属国企,东莞城工集团以“提升建筑气质,创享幸福生活”为企业使命,全案服务城建工程各类项目、全产业链推动建筑产业升级,力求建筑产品和服务“安心,舒心,得人心”,全面推动建筑产业提质升级。

  目前,城工集团已打造了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一二三期、举重博物馆、东莞迎宾馆国际会议中心、东实停车楼等代表性工程项目和城市新地标这些具有“人文气质”的品质建筑,为城市建设贡献了国企应有的力量。

  “为发挥市属国企的带头作用汇聚各方共识,城工集团发起并主办本次东莞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通过主管部门、行业专家的主题交流为东莞建筑产业凝聚思想、引领方向,共画东莞建筑产业未来蓝图,提振行业信心。”东莞城工集团董事长阳凤萍说,“要推动东莞建筑高质量发展,就要发挥大家的合力,城工集团的角色帮助大家,接下来我们也将常态化组织举办类似活动将前沿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落地。

东莞城工集团董事长阳凤萍致辞

  阳凤萍表示,作为新组建的市属一级企业,未来,城工集团将从开展村企结对帮扶,助力村(社区)风貌和人居环境提升;探索“公益+微利”项目平衡机制,反哺镇村升级改造需求;积极对接兄弟国企,探索合作共赢新模式三个方面,结合自身优势的发力点,寻求以小切口推进大变化,在合作共赢中探索新模式,发挥国企担当,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