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文化周末2023-2024年观众座谈会在市文化馆莞城分馆举行。在文化周末创立19周年之际,本次座谈会聚焦“文化周末·19载光阴共话艺术人生”,邀请专家和观众齐聚一堂,倾听市民心声,广泛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文化周末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演出内容、文化演出的群众文化影响力以及受众群体的需求导向等话题展开探讨和交流。其中,专家学者围绕高品质文艺活动的发展与创新分享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观众代表则畅所欲言,先后讲述与文化周末相伴成长的故事,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文艺演出品质、丰富演出形式、优化演出服务等方面给予了意见和建议,期盼文化周末深耕人民文艺沃土,为观众带来更具品质、更接地气的文艺内容。
“我最喜欢演出开场的那句话‘文化周末相聚莞城’。”作为文化周末的第一代观众,来自莞城的萧景贤是文化周末的忠实“粉丝”,文化周末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都亲切称呼他为“萧伯”。从创立初期,萧伯一直身体力行支持文化周末,参与观看了数百场精彩的演出。“只要不是家里有急事,或者在外地旅游,文化周末的演出我都不会落下。”萧伯表示,在他眼里文化周末不仅仅是惠民演出,更是一场滋养心灵的愉快旅程。他最喜欢“演出+讲解”的呈现形式,欣赏专业表演同时还能收获科普讲解,增长了不少见识。“明年就是文化周末创立20周年,那时我也即将90岁,希望到时候我可以来继续见证!”
“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已经跟文化周末有第一次的接触。”青年观众代表黄静贤告诉记者,她不仅喜欢观赏文艺周末的演出,多年来还一直保留收藏演出门票,至今存底的门票接近200张。在她看来,演出门票更像是设计精美的邀请函,上面的图文简介除了吸引她观赏演出,还给予她美的享受。“门票我保存多年都没有褪色,质量不错!”
黄静贤说,她每年都会雷打不动参与新年音乐会的抢票,这一充满仪式感的文艺演出在她看来像是鞭策自己对过去一年进行总结,开启未来的崭新旅程。“我还会拉朋友一起来看演出,最多一次拉了8个朋友,给他们张罗抢票可忙了。”她笑言。
本次座谈会还特别邀请广东省粤剧院二团团长黄春强以及珠海民族管弦乐团团长刘木两位文艺领域专家参与交流研讨。两人从专业角度分析了文化周末的成功经验,并对该项目的发展与创新分享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曾带队来文化周末演出的广东省粤剧院二团团长黄春强表示,文化周末运营近20年的成功经验在业界很受关注,项目团队的用心组织安排令他印象深刻。他期待平台能创新形式弘扬粤剧文化,让更多戏迷和外地观众了解粤剧,爱上传统文化。
“能坚持这么多年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文艺演出,这座城市值得令人向往。”珠海民族管弦乐团团长刘木表示,近年来“双万”城市东莞文化产业发展蓬勃,他最熟悉的民乐在东莞有了更宽广的展示平台,他认为民族管弦乐如果能与文化周末这样的平台能深度结合,可以加大力度开展具有普及型和知识讲座型的文艺演出。“下一步可以联动东莞市的民族器乐爱好者,跟乐团尝试同台演出,让互动更加出新出彩。”
19年来,文化周末一直坚持“文化惠民”和“赏学并重”,精心打造文化周末大讲坛、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文化周末室内乐团、《文化周末》读物等系列工程的文化品牌,至今已举办860期晚会。国内外多位大师级人物及团体亮相文化周末晚会,项目美誉度和知晓率进一步提升。
文化周末工程办负责人曾理介绍,今年“文化周末”将继续推出精彩的系列演出,不仅向广大观众呈现文化周末常规的“我们的节日”“我们的舞台”等品牌演出,还将在4月举行“文化周末十 九周年精品生日月”“青春季系列演出”等主题系列演出,涵盖粤剧、重唱、合唱、歌舞等多种艺术形态。届时,“生日月”活动将邀请中央歌剧院、珠海歌舞团、俄罗斯男童合唱团等来莞登台献艺,为广大观众带来国内外顶级团队的超高质量演出内容。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