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


支持IPV6
关怀版
无障碍
元美社区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24-02-19 10:43 来源:本网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一、基本情况

  元美社区位于南城街道北部,东部与新城社区相连,西部与篁村社区接壤,南部与亨美社区毗邻,北部和胜和社区连接,面积约0.4平方公里。下辖元美、长头巷和沙池3个居民小组。

  二、社区历史

  明清时,元美是篁村的一个坊;民国时属篁村乡的第二保。1949年10月东莞县解放以后,元美是篁村乡的一个自然村。1961年6月以后,元美是篁村人民公社篁村生产大队属下的生产队。篁村乡公所、篁村乡人民政府、篁村人民公社管委会,曾先后驻元美。1966年3月,从附城人民公社析出,再次设立篁村人民公社时,在元美设立居民大队。1977年3月,由篁村生产大队析出,设立元美生产大队。1983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元美生产大队与居民大队合并,成立篁村镇(乡级镇)。1987年10月,篁村镇改为居民管理区。2003年4月,成立元美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辖元美、长头巷、沙池3个居民小组。

  1978年,元美生产大队集体总收入约4万元,年人均分配仅39元。1979年,大队有耕地663亩,其中水田402亩,旱地183亩,鱼塘78亩,农业人口平均只有水田0.42亩,人均留粮(稻谷)每月15公斤左右。1983年,第一家外资企业富诚鞋厂进驻元美,大批剩余青年劳动力成为工人。之后,成了熟练工人的年轻人开始创业,1990-1993年,办有个体鞋厂40多家。随着厂房的兴建和商贸大楼的兴建,元美的集体经济收益增长。

  元美有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曾被称为“文武进士坊”。明隆庆二年(1568年)有进士张宏毅,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有武进士张志。民国时,元美有10名大学毕业生。

  张氏烟波公祠

  建在元美坊,坐南向北,二进深,面积200平方米。祠主为张氏十世祖。匾曰:“敦和堂”。

  大门联曰:“接县尉之箕裘,十世其昌支分震长”“承乡宾之堂构,再传始大派衍艮三”。寝室联曰:“接十代高曾,县尉以来科甲延绵,景仰敢忘先泽”“聚一堂孙子,乡贤而后衣冠济美,趋跄尤沐世恩”。

  21世纪初,该祠经张氏民营企业家单独捐资重修,误写作“贤波公祠”。修葺后,现作为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及居家养老服务站,成为社区老人日常休闲娱乐、活动聚会场所。

  感恩祠

  感恩祠(原蚝壳祠)改造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工程于2018年8月10日开始动工,2019年6月27日竣工验收合格。改造后作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使用,内置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为居民提供文体娱乐活动条件。

  三、社区发展

  为切实提升社区基层服务水平,社区投资350多万元,在原竹械厂的地方兴建新的办公大楼,并在2008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办公大楼占地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分五层,内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整合了社会事务、社保服务、劳动就业等服务窗口,为居民群众提供“集中办公、公开办事、一次告知、限期办结、接受人民监督、方便群众办事”的“一站式”社区服务,不断提升社区基层服务水平,同时,楼内设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少年活动中心、四点半学堂、道德讲堂,硬件设施配套的日趋完善,已能充分满足社区日常办公需要。

  为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在感恩祠内设有综合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老人活动中心等场所,为群众提供业余阅读场所,打造文化修养氛围,开拓少年阅读兴趣;为群众配置棋牌室、健身器材等,积极升级改造社区体育场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健身娱乐使用场地,丰富日常休闲活动,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2023年社区党委组织开展暖人心系列民生活动,把关注民生和节日慰问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送温暖”活动。一是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以及党员老模范进行走访慰问39户,用实际行动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二是社区医疗救济小组积极了解困难群众生活情况,社区医疗救济帮扶困难群众9人次,使用救助金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坚持走访制度,落实结对帮扶和困难群众慰问工作,春节对全社区60岁以上长者慰问617人。通过一系列民生活动,切实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温暖度。

  作为南城街道垃圾分类的试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项目以垃圾干、湿分类和收集为抓手,重点对餐厨(湿)垃圾进行单独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理。自2017年5月1日启动至今,居民积极参与其中,起到源头垃圾分类、减量的效果。至2023年小区住户参与率达88%;自建居民宅参与率达60%;商务大厦参与率达100%;餐饮食肆参与率达60%;午托机构参与率达12%。为鼓励、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社区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实行奖励机制,每月通过居民参与厨余垃圾分类次数、厨余垃圾分类准确率、厨余垃圾分类重量评选优秀参与住户并发放奖品作为奖励。

  接下来,社区将借助城市更新战略优势,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土地收储和整合,全力抓好土地连片统筹利用,将“旧村庄”区域土地纳入城市更新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土地、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主动对接融入,按功能区布局,吸引企业入驻,整合社区旧有资源,盘活资产,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积累、持续增量,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联系电话:0769-22414804。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