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您已进入导航区1,本区域含有7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
2024-12-11 10:33 -
来源: 本站 -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
分享到:
提示:您已离开导航区1
罗中
罗中,男,桥头迳贝人。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中进士,江西左参议。
罗一道
罗一道,字贯卿,名中山,男,桥头迳贝人。明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举人,同年登进士。曾拜湛若水为师,在天关精舍攻读,精通诸子百家和历史,禀性直率诚挚。
他在朝廷上对皇帝说话时,言语往往激烈爽直,曾对皇上说道:“君王的品德没有比‘敬天’更重要,但祈祷酬神并作敬天的实质;君王治理国家的办法没有比教育百姓勤劳生产更好,但求神拜佛并作使百姓勤劳的意思。”大学士徐阶认为罗一道是个奇才,打算带头倡导他的主张,但同僚却因此而不满,压制了他两次甲科(最高级)考试。
罗一道当刑部主事时,正当严嵩掌一国之权,其子严世藩以仗权势,营私舞弊。他曾赞赏罗一道的才华,有意提拔他,但要财物为条件。有人劝罗一道贿赂严世藩,可得高官。罗一道说:“官职高低是命运安排,读书人应知难而进,知界而退,岂能靠行贿以求升官晋爵呢?”因此,严世藩怀恨在心,箝制他十余年,使其不得调用。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世藩被杀,严嵩被革职,罗一道才升任郎中。当时,禁卫军锦衣校尉郭从科恃势杀人,犯下大罪。冢宰、司寇想为他开脱罪责,暗中送银子千两贿赂罗一道。罗一道坚决不予宽容,将凶犯绳之以法。浙江有个在朝廷当高官的贵族,诬陷良民盗贼,收监受审,罗一道查明此事,秉公办案,立即释放含冤受屈的百姓。那时,经罗一道平反的冤假错案甚多。
罗一道治政有方,政绩斐然,被提升为福建按察副使,署学政事,管理学政事务。不久,又晋升为湖广参政,领导、监督湖南、四川、贵州省三省的田赋及粮食储备。按惯例,农民在纳粮的同时,必须额外加纳成串的钱给粮官作手续费,称之为“滴珠”。罗一道就任后,首先带头革除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为万民所称道。重庆府有个著名的官吏,由于平时得罪当权者,结果被革职还乡,罗一道曾安抚他,并为他先后多次向上举荐,但终不起用。
柘林地区发生兵变,近郊平民想到城中避难,但当时城门已关闭,罗一道便对县令舒应龙说理,终使其开门接收百姓,一万多平民的性命得以保存。
督学余立是罗一道于壬戌年(1562年)分校所取的士子,两人从没通过一信。罗一道的儿子参加岁试,名次被排在下等,但不久便被余立排到优等。罗一道得知此事后,马上写信严肃批评余立,说为国取士,不该存有私心。罗一道办事就是这样公正严明。
罗一道为官五十年,两袖清风。他有7块荒田共20余亩,歉收之年,连喝糊粥都不够。他卒年84岁。著有《卹刑疏藁》、《中山存稿》等书。
(摘自《东莞县志》卷58第13页)
莫大纶
莫大纶,男,桥头人。清代嘉庆戊辰年(1808年)中举人。
罗顺之
罗顺之,号愚谷,男,桥头土桥人,清代嘉庆年间布衣、诗人。存诗三首:
山中月
翠峦青嶂玉精神,独群乾坤满一轮。
万顷琉璃开碧涧,九霄风露湛红尘。
凉侵鹤梦先惊曙,白透梅魂欲嫁春。
记得罗浮香雪夜,好笛清影证前身。
舟中月
垂阳如发集昏鸦,月傍孤舟到海涯。
乱港渔灯光化水,半天蜃气结为霞。
影连芳渡迎桃叶,白映蓬窗散荻花。
多少浔阳司马意,青衫今夕泣琵琶。
茅店月
鸡声咿喔出山庄,一宿行人又戒装。
星辨有无连马眼,路分高下转羊肠。
编篱疏密灯如豆,烟树朦胧叶着霜。
遥忆故园今夜白,板桥风露正他乡。
李辉扬
李辉扬,男,桥头李屋人。清代道光庚子恩科武举。
李汝龙
李汝龙,男,桥头李屋人。清代同治三年甲子科武中式第二十三名,武举。
莫大森
莫大森,男,桥头镇大洲人。清代同治壬戌行已未恩科武举。
罗应元
罗应元,男,桥头田新人。清代同治丁卯科武举。
邓安邦
邓安邦,字保臣,男,桥头湴湖人。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武将,历任广协左营都司、抚保中军参将,广州副将,与当时提督方耀、郑绍忠齐名,有“粤东三将”之称。
邓安邦自小家贫,年轻时随父居住广州,服劳役,供奉养。他体力很强,好练技击,遇事喜欢仗义扶助,有古代侠士风范。咸丰皇帝即位初期,粤东有盗贼为害,他应征当上练兵长官。咸丰四年,小刀会李文茂集结数万人进攻广州北门,政府军队战败,邓安邦率300兵士在小磨盘山抵抗,所向披靡,李文茂盗贼败走。广东都督叶名琛在五层楼上观战,见邓安邦勇敢抗贼,派人传询姓名,后被提拔任广东协左营都司,同僚称他为“邓勇士”。
咸丰七年,英军侵广州,邓安邦率500名粤东勇士,在东郊抵抗,在三室墟战斗中打退英军,中英议和成功。英军在人群中看见邓安邦,被视为“勇将”。不久,因屡次战败小刀会、“土匪”和海盗,积功升任都司,赏戴花翎。随克复顺德、和平、镇平、嘉应等城。调援福建,收复武平,诏安各县,先后攻破埽九岭、茶园等贼营七座。安仁老墟贼营十余座及坑口、超竹、大柘等贼巢,用“全股荡平”来陈述邓安邦的功绩,封“游击加参将”官御,赏赐锐勇(最勇敢的)巴图鲁(满族语,即“勇士”)称号。
同治六年(1867年),跟随广东巡抚蒋益澧去剿新宁、曹冲匪贼。剿平后,封“参将加副将”官御。
光绪四年(1878年),剿平盘踞佛冈、厅城的匪贼,以记功称之“总兵”。
光绪九年(1883年),法军依靠优越的装备,入侵越南,挑起中法战争。次年(光绪十年,即1884年),邓安邦驻防鱼珠,创造出炮台、地雷、地营等军事设施来加强防卫力量。不久,晋升潮州镇总兵。1887年9月10日《申报》刊载:邓安邦督造鱼珠炮台,和广东军民一起,一心投入抗法。法军没法进攻广东。邓安邦从记名总兵,“升授潮州镇总兵,(七月)初七启程履任。官船三艘,用火轮拖带。时炮同若连珠,各炮船亦开炮相送,极其热闹。”
邓安邦卒年68岁。1889年3月6日《申报》刊载:“前任潮州镇总兵邓保臣镇军,于上月十九日、二十日开吊。省中文武各官均行礼,素车白马,络绎于途。镇军有子九人,孙十余人,福寿兼隆,一时无两。”
邓安邦为官清廉,宽待士卒,礼让士大夫;处理问题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故部下服从指挥、坚强勇敢,即使野蛮成性的人,只要经过他教导,亦乐于尽己所长。他严厉整顿捕务,多次擒斩大盗,维护了各县社会治安。凡属他管辖之区,过去如有打斗、抢劫、抗交公粮等现象,只听到邓安邦的名字,便销声遁迹。两广总督张之洞把邓安邦的情况奏,光绪皇帝赐恤,宜付清史馆,为邓安邦立传,记以存世。(摘自《东莞县志》,内容有补充)
莫雄谋
莫雄谋,字洛臣,男,桥头石水口人。清代光绪二年丙子科见进士;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武进士,蓝翎侍卫,云南曲寻守备。
罗龙骧
罗龙骧,字宇寅,男,桥头迳贝人。清代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武进士,蓝翎侍卫。
莫大奎
莫大奎,男,桥头大洲人。清代光绪十五年武举。
邓礼贤
邓礼贤,男,桥头湴湖人,邓安邦之子。光绪乙酉(1885年)中举人。
邓仕康
邓仕康,男,桥头湴湖人,邓安邦之子。光绪己卯(1879年)副贡,官刑部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