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东莞 > 城市特色 > 文化名城
非凡十年·东莞答卷 |市民精神生活更“富”,文化获得感成色更足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22-09-27 18:51:57  来源: 东莞时间网
【字体:

  东莞时间网9月27日讯 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遍地开花,公共文化服务从“云端”到“指尖”,更便捷、更丰富、更“对味”;去图书馆阅读学习,去文化馆观演学艺,去博物馆、美术馆看展打卡,日渐成为市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博物馆热”“美术馆热”“非遗热”蔚然成风,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潮流东莞”系列活动方兴未艾,引领市民休闲文化生活潮起来……市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一系列可喜变化,生动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文化建设取得的可喜成就。

  十年来,东莞从建设“文化名城”到“品质文化之都”,再到建设“文化强市”,每一个文化发展战略,每一张精彩文化答卷,均让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可触可感,最大程度惠及市民群众,让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为丰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358425.png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日前,东莞市文化馆收获一张含金量十足的证书——“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是广东省文化馆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近年来,东莞市文化馆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围绕全民艺术普及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不断开拓思路,多维创新,探索推进现代文化馆建设,走在全国文化馆行业的发展前列。如创新实施的“一核多元、分类推进”的文化馆总分馆制,成为国内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创新模式之一;在广东率先创办公共文化产品采购会,并进一步扩大为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会;首创“东莞非遗墟市”,并逐步发展成为“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成为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崭新平台。

  东莞市文化馆的一系列创新实践,可以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的生动缩影。

  自2013年底成功创建成为全国首批、全省第一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东莞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高质量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和国家数字文化馆试点任务;实现图书馆总分馆、文化馆总分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有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入实施“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创新推出“文化四季”“森林诗歌节”“流行音乐节”“草坪音乐会”“户外时尚运动节”等大型高品质文体活动……十年来,市民群众不断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358426.png

  文艺创演持续繁荣

  2022年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奖结果揭晓,7个奖项共35篇(部)作品获此殊荣,来自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的作家村民的作品占两席——王松的小说《红骆驼》获“中篇小说奖”,江子的散文《回乡记》获“散文杂文奖”。这是距2010年樟木头“作家村”作家王十月的中篇小说《国家订单》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之后,樟木头“作家村”作家再次获得这一文学大奖。

  事实再一次证明,东莞这座闻名中外的国际制造名城,不只生产玩具、手机、服装、箱包鞋帽,还生产精神文化产品,是一座文艺精品迭出的文化名城。

  十年来,东莞文艺创演持续繁荣,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突出时代主题,立足东莞本土,讲好“东莞故事”,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如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音乐作品《百年一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音乐剧《钢的琴》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歌曲《脚印》《阿爸的草原》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等。

  2022年4月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文艺创作方面,更加重视选题和作品影响力,突出对重大题材、本土历史文化题材创作和文艺品牌(活动)的资助力度,打造真正有影响力的东莞文艺代表作,鼓励我市文艺作品冲击国家级、省级以上权威奖项,奖金最高可达200万元。可以预见的是,在各方重视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莞产文艺精品将会不断涌现、破屏出圈,努力向“艺术高峰”迈进。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2022年8月21日,东莞展览馆迎来一群特殊访客——30多名中大校友带领子女来到展览馆,打卡备受各界好评的“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华南教育丰碑‘坪石先生’专题展”,共同追忆抗战时期母校在粤北坪石的烽火办学岁月,感念中大先师治学精神,传承华南教育薪火。自2022年6月10日,“坪石先生”专题展在东莞展览馆三楼专题展厅正式开幕以来,全市掀起一股“坪石先生热”,前往展览馆观展的市民、团体等络绎不绝。

  “坪石先生”专题展也是东莞继2021年成功举办“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活动后又一次对华南历史人文资源的深入挖掘和集中展示。2021年,东莞高水平举办“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推出6个展览、2个线上展览、4场讲座、5期专题活动,设计开发5款9种主题文创,深度解读容庚先生的学术人生,展现容庚时代的名家风采,吸引超过13万人线上线下参观。

  从“容庚热”到“坪石先生热”,一道道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高品质文化大餐,有力增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同时生动彰显东莞不断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唤醒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增强市民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的显著成效。

  十年来,东莞“博物馆之城”建设不断深化。全市博物馆从2012年的31座发展到2022年的53座,其中有国家等级博物馆10座,鸦片战争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如今,博物馆日益成为市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参观人次逐年上升,逛博物馆成为市民休闲生活新时尚。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