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东莞 > 文化东莞 > 民间艺术 > 麒麟艺术
划龙舟、体验潮玩设计、舞麒麟......央视《远方的家》来东莞“打卡”啦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24-08-23 14:35:56  来源: 东莞阳光网
【字体:

  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这里有持续时间最久的龙舟活动;这里汇集了奇思妙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这里有氤氲千年而不衰的清香;这里有最具岭南风情的麒麟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远方的家》推出十集系列节目《暑假去游学》,带领广大青少年朋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求知旅行”。822日,东莞篇——《意想不到的东莞》播出。

  东莞,坐落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与广州、深圳相邻。东莞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久远得多,1600多年的建置史,使它成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180多年前,虎门销烟和随之而来的鸦片战争,使东莞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40多年前,“三来一补”的生产模式使东莞从一个农业小县城变身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如今,东莞是中国著名的篮球城市、潮玩之都,闻名海外的“世界工厂”。东莞如此多面,每一面都让人意想不到。

  龙舟竞渡 奋楫争先

  农历五月,对东莞人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扒龙舟”。自宋代以来,东莞就有赛龙舟的传统。到明清时期,东莞龙舟赛的场面更加宏大。如今龙舟不仅是每年农历五月热闹的民俗活动,更已发展成为一项日常的竞技运动项目。节目组来到长安镇的水上运动中心,湖面上众多龙舟队伍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龙舟竞渡做准备。

  考虑到孩子们从小在城市里长大,虽然看过不少龙舟比赛,却没有机会动手划龙舟,所以节目组特意找来专业教练——张国林带他们亲身体验。张国林是中国赛艇运动员,曾参加过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如今在私人俱乐部任职教练,教授赛艇、皮划艇和龙舟等水上运动项目。

  划龙舟是集体项目,每个桨手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和需要贡献的力量,只有每个人都尽全力才能把龙舟顺利划起来。划龙舟既需要力量,更要注重技巧。船桨入水时,要与水面成80-90度的夹角。船桨入水后,桨手要快速拉水。动作如同火车轮的传动臂一样整齐而快速,循环往复。一番训练后,张教练带领队员们进入赛道,开始布置挑战任务。

  划龙舟的动作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到所有桨手都默契配合却很不容易。我们的这些小队员动作凌乱,船桨入水混乱,桨手们各自为战,毫无章法。教练的鼓励激发了小桨手的信心,伴随阵阵鼓声,他们越划越快,动作越发整齐利落。他们拼尽全力,没比船桨粗多少的小胳膊不停地上下挥动,那是孩子们奋楫争先的勇气和信念,那是他们不愿拖后腿的拼搏精神。

  体验新兴职业——潮玩设计师

  东莞玩具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产业配套已经非常完善。拥有超过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东莞玩具制造业的先天基础优势为潮玩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如今,全球动漫衍生品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东莞生产,中国近85%的潮流玩具产自东莞。

  石排镇现有50多家潮玩企业。这些企业最初都以加工生产为主。最近几年逐渐转型,开始打造属于自己企业的原创自主IP。如今在东莞,仅石排镇的这些企业就创造了90个品牌的原创IP。玩具变身潮玩,IP是核心竞争力。设计师和艺术家的灵感创意,使原创IP更具有故事性和可发展空间。

  据介绍,这款产品有400多个零部件,制作时需要20多套模具,常规企业要耗时八到十个月才能完成,但在东莞只需三四个月,并且生产精度要求可以达到0.01毫米,这样的效率和精准度也许只有在东莞才能实现。

  通过在潮玩中心的参观,孩子们对于潮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及意义都有所了解。节目组提前与石排镇的一家潮玩公司联系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体验潮玩设计师的工作。

  几个小朋友端坐在会议桌两侧,安静地画着自己的设计图。这也许是他们第一次像大人一样去思考问题,第一次体会一份职业背后的认真和纠结。经过指点,孩子们意识到他们完成的是一幅设计图而不仅仅是绘画作品。除了考虑构图外,更主要的是当它具有商品属性后,它的可看性、趣味性和设计感要怎样体现出来。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孩子们陆续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幅潮玩IP设计图。

  东莞潮玩企业设计师许雨和其他几位设计师从孩子们的作品中,选出了最贴合当下潮流IP形象的设计稿。几天后,节目组就收到许雨发来的,以小朋友画作为原型的3d立体模型,原本平面的图画变得更加活灵活现。

  离开潮玩中心后,主持人带着孩子们来到坐落在寮步镇的一家潮玩企业,这家公司的产品主打3D金属拼接玩具,在这里孩子们又可以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金属的材质赋予了龙舟不同以往的质感,中国传统的龙舟仿佛披上了金光闪闪的铠甲,精致而又不寻常。熊毛所在的公司成立于2004年,与东莞大部分企业模式一样都是从代工做起。2006年开始研发金属玩具,经过无数次尝试后,他们在众多金属中找到了最理想的材料。

  千语鹤在拼接玩具中算是入门级别,但零件数量也有五十多个,并且非常精细小巧。这些带着金属光泽的薄片瞬间吸引了孩子们全部的注意力,他们非常难得地安静下来,专注地拼装着自己的千语鹤。大约40分钟后,有的学生已经完成组装。

  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完成后会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满足感,这也是潮玩无形中散发的魅力所致。潮玩的流行让东莞的玩具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了“中国创造”。东莞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潮玩之都。

  体验古老的莞香制作技艺 感受欢快喜庆的麒麟舞

  节目组还带孩子们来到坐落在东莞市东南部的清溪镇。清溪镇是一个和名字一样美丽的地方,这里青山绿水,古树遍布,而东莞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的莞香林就坐落其中。

  这片山林中生长着近110万棵莞香树,这里也是莞香树原生群落的一个分部中心。八根树干笔直地伸向天空,每一根都是从结香伤口处长出的新枝,历经几十年自由生长,变成如今的模样。野生莞香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现已不能种香取香。但在这片山林中还有大量人工种植的莞香树。

  严格来说这些树叫白木香树,正常状态下并不结香。而是在受伤后,真菌的侵入使得树木结香。所以要想让白木香树结香,首先要给它创造伤口。

  开香门是模拟大自然对树木的伤害,为白木香树创造出一个孕育香结的环境。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需要长久经验的积累。

  刘东晓是土生土长的清溪人,小时候曾跟随家中长辈到山上采香。1998年他承包了这片山林,一边保护古老的原生树群落,一边开始大规模人工种植莞香树。20多年来,他种植的100多万株莞香树几乎全部存活,大部分都已经顺利结香。

  节目中,孩子们亲眼看到整个取香的过程,见证了结香如此不易,也明白了为什么从古至今,沉香一直被视为香中珍品。但他们并不清楚产自家乡的莞香其实久负盛名,早在东汉年间,东莞就已种植莞香,自唐代起莞香成为贡品。到了明代,有文人将莞香生产与江南种茶相提并论,并在东莞形成集种植、收购、加工和交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莞香是中药,也是香料,氤氲的香气代表着东方雅致的生活方式。莞香香味层次丰富,初闻清越,中调甜凉,尾香馥郁持久。熏点莞香有祛除寒湿、缓解抑郁的作用,所以有“心香吞吐病全除”的说法。

  莞香从移植折枝开始,历经30多道工序,耗时数年甚至数十年才最终成香。当它变成一缕缕香气时,也成为莞香最美妙的瞬间。对于几个孩子来说,莞香背后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远不如当下制作香片吸引人。但未来他们终将知晓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孕育了芬芳千年而经久不衰的东方传奇。

  清溪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了莞香,这里还流传着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麒麟舞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铁松村的篮球场上,黄家班的黄鹤林师傅组织了一场麒麟舞表演。清溪人对于麒麟舞格外看重,任何一场表演都不会马虎对待。一挂鞭炮足有20多米长,随着鞭炮炸响,麒麟隆重登场。

  现在的麒麟舞是广泛流行于全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但最初麒麟舞仅在皇宫表演,当时称为“麒麟圣舞”。明朝末年流入民间,后来随着客家人南迁,在广东各地广泛流传。随着时间流逝,每个地方传承下来的麒麟舞逐渐衍生出不同的流派。

  麒麟舞的表演内容和吉祥寓意都与舞狮很像,轻快的唢呐和锣鼓声拉开帷幕,四只麒麟蛰伏在四个角落,似乎还在酣睡当中。两位武师奔向场地中间,他们手中拿的是龙眼树叶,青翠的树枝吸引了麒麟的目光,它们扭动身躯,奔“青”而来,这一幕便是引青。随着锣鼓声逐渐加快,麒麟高兴地翻滚,随风而动。采青成功寓意喜庆丰收,欢呼雀跃,同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客家人认为麒麟脚踏之处,来年必定风调雨顺,因此麒麟舞拜年被认为是吉祥的兆头。清溪一带的麒麟舞表演活动主要集中在秋收以后,直到春节期间。平时有乔迁、嫁娶、开业等重要场合,也会请麒麟舞队来表达祝福、祈祷吉祥。

  孩子们跟随黄鹤林师傅来到武馆,准备学习麒麟舞。黄师傅的女儿黄静今年23岁,从小跟着父亲练武术,学麒麟舞。她与丈夫代智龙青梅竹马,现在两人在几个中小学专门教授麒麟舞和武术。

  为了让麒麟摆得活灵活现,舞者胳膊不能全部撑起,要悬于头上,没有支撑点,只能依靠手臂的力量。几个八拍下来,即便凳子没什么重量,胳膊依然会酸痛。

  麒麟头以竹篾、竹条为骨架,用纱纸糊裱而成。正式表演的麒麟重约七公斤。孩子们舞的小麒麟,也有四五斤重,但他们练得非常开心,没有人喊苦喊累,在一次次地训练中,几只小麒麟已经舞得有模有样。

  离开清溪镇,孩子们参观了东莞的智慧工厂,当看到原本需要几百人合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只需十几个人就能做到,再次刷新了孩子们对于家乡的认知。

  东莞,这样一座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科技相容的城市,矗立在江海之间,屹立在今天与未来之间,继续创造着属于它的传奇故事。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