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括
百果洞村,位于樟木头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5公里,面积2.42平方公里。东至樟罗社区凹芝头,南至旗杆下,西至蓝坑山与黄江镇的田美社区相连接,北至煤屎岒。始建于清朝初年,三世祖黄旭春迁入百果洞,定居下来,随着时光流逝,人口逐渐增多而形成。相传很久以前,村落里出生的小孩都体弱多病,黄大仙授予种百果可医治怪病的妙计,村民为感激大仙恩德而取名百果洞。
果洞村全景图(摄于2015年)
百果洞村龙标志(摄于2015年)
二、历史沿革
百果洞村的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环山怀抱,中间地貌低洼。村内主要山系有:宝山、马山、煤屎岭。宝山、煤屎岭是百果洞村与黄江镇的主要分水岭。明朝末期,白果洞属于第六都‘田心洞’乡管辖。民国时期,县以下分区、乡、保、甲四级行政单位,白果洞属东莞县第四区管辖,白果洞归第四区樟木头管辖。樟木、石马两乡合并为樟石乡,白果洞属樟石乡第十一行政村。1950年,樟石乡分出石官乡,丰石乡,樟罗乡,樟洋乡4个小乡,白果洞归樟罗乡管辖。1952年,白果洞属粤中行政区东莞县第八区。1956年,白果洞属惠阳专区东莞县第七区,后称清溪区。1958年,白果洞属于樟罗生产大队。1960年,白果洞从樟罗大队分出,隶属于白果洞生产大队。1963年,撤销白果洞生产大队,合并隶属于樟罗生产大队。1981年,白果洞生产大队从樟罗大队分出,隶属于白果洞生产大队。1987年,隶属东莞市樟木头镇白果洞管理区。1994年,白果洞管理区改称为百果洞管理区。1999年,隶属百果洞村民委员会。2005年,隶属于百果洞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三、姓氏源流
主要姓氏唯一大姓为黄,明朝从梅州迁移至揭西,明朝从揭西迁移至惠州府长乐,明朝从惠州府长乐迁移至海丰五云洞, 明朝从海丰五云洞迁移至揭阳,清顺元年(1643年)从揭阳迁移至东莞田心乡大围连屋村,清顺治年(1653年)从东莞田心乡大围连屋村迁移至本地。
四、人口民族
2023年末,百果洞社区有户籍人口1109人,其中,男性562人,女性547人;80岁及以上老人18人,最年长者97岁;港澳台同胞373人,华人华侨107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16000人。村民均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东莞樟木头话)。
五、古村新貌
百果洞村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玉米、荷雪豆、红绿眉豆、小麦、番薯、马铃薯、大豆、花生、木薯、水果、蔬菜等为主,1978年后随着工商、房地产业的深入推进,传统农业逐渐衰退。现实经营行业涉及塑胶原料、钟表、电子、模具等,其中塑胶行业更是良好带动了百果洞周边工、商业的发展。2023年度,社区资产总额为14488万元,比年初增加941万元。负债总额为935万元,比年初减少319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45%。累计经营总收入3299万元,比上年同期3250万元增加49万元;累计经营总支出682万元,比上年同期737万元减少55万元;累计经营纯收入2617万元,比上年同期2513万元增加104万元,增长4.14%。现时,百果洞社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房屋出租, 集体经济分红,银行存款等。
百果洞社区自然资源主要有白车(119年市级古树)、樟树(100年古树);特色农产品有荔枝(糯米糍、禾枝、桂味);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红团、喜粄(喜事)、雪丸粄(四月八“浴佛节”);艾粄(清明节);萝卜粄(冬至);咸肉粽(端午节)、客家蒸鹅(除夕)。
百果洞村白车树(摄于2017年)
百果洞村樟树(摄于2017年)
百果洞村交通方便,省道莞樟西路和乡道先威大道从村旁穿过。2000年初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90年代末通自来水,80年代末通电,90年代末通电话,2000年初通网络。
百果洞社区公共设施齐全,有爱尔宝幼儿园、华仁英格幼儿园、百顺小学,篮球场3个,文化广场1个,公园1个,老人活动中心1个,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1个,藏书6000册。1998年,被东莞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卫生村;2003年12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镇;2003年12月,被广东省爱国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卫生村;2008年9月被评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2009年3月评为东莞市体育先进社区(村);2009年11月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建设促进行动东莞市示范社区;2011年1月被评为军民共建、鱼水情深;2011年1月被评为平安社区;2011年3月被评为东莞市市容环境优美社区;2014年1月被评为2013年度全市党代表工作室优秀工作案例及红旗党代表工作室;2021年1月被评为2020年度莞邑标杆警务室;2021年8月被评为岭南标杆警务室;2023年4月被评为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2023年7月被评为东莞市市级“特色精品村”。
百果洞村百顺小学(摄于2013年)
百果洞村公园(摄于2017年)
六、传统建筑
1.传统民居
百果洞村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建筑群,约300多间,占地24000平方米,多条麻石巷纵横贯穿,排屋一般为一进,屋后有排水沟,用河石、灰砂、黄泥、青砖等材料砌筑而成传统民居,保存现状基本完好,现仍有不少人居住。
百果洞村传统民居(摄于2017年)
2.现存宗祠
百果洞村现存宗祠两座,一座为志扬黄公祠,始建于清朝。重修于1994年。占地面积80平方米。祠堂屋脊有泥塑双龙戏珠,黄色琉璃瓦,外观典雅整洁,四进三个天井,最后一进设置一个神龛,摆放祖宗神位、香炉、祭台等物品。另一座为景宁黄公祠,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二进二间一天井建筑结构,现两座仍作宗祠使用。
百果洞村志扬黄公祠(摄于2016年)
百果洞村景宁黄公祠(摄于2016年)
3.其他传统建筑
百果洞村内有一个清境宫,又称之为“伯公”,长2.5米,宽2.5米。始建时间不详,村于2010年进行了重修。当地居民一般于除夕当天或有喜事时到伯公处祭拜,请求“伯公”祈福保平安。
百果洞村清境宫(摄于2011年)
七、族谱
2006年7月,由东莞黄氏族谱编委会纂修《黄氏族谱》。祖诗一首:振有春玉志,立景应达成,德修开世业,积善显家扬,庆锡源流远,微传奕代荣,天恩从可授,捷步上支程。
八、宗族活动
1、清明祭祖。每逢清明节,村民便联合各自房族亲属集资祭祖扫墓。
2、春节麒麟参门活动。每逢春节正月初一,村将组织本村麒麟队到全村每家每户参门拜年,以此迎祥纳福,保护每家每户一年平安。
九、特色民俗及技艺
点灯,村中每年新生儿童都会于春节的大年初六到祠堂进行“点灯”礼,每位新生儿的父亲每天都要去为油灯加灯油,保证油灯不灭,直至元宵节之后才可结灯。只有在完成“点灯”礼后,才能得到家族的承认,成为家族的正式成员。
偷青,正月十五“偷青”的习俗在樟木头自古就有。“偷青”则是在元宵节前一晚22时以后,村中青年男女到本村或邻村人家的菜地里“偷青”,“摘取一些蔬菜、葱、蒜之类宵夜,而菜地主人在元宵当日就大声骂,骂得越凶越好,表示可去掉‘衰东西’,一年行走好运。”“偷青”在樟木头盛行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之前,所“偷”的青葱、青蒜和生菜,意为聪明、会算、生财等吉祥之意。
客家山歌,本村成立了山歌队,已发展至15人。客家山歌独具有地方特色,它包含中原音乐的韵致,又显露出岭南土著音乐的特色,大多比较高亢,节奏较自由,具有浓郁的山歌风味,颇富情趣。客家山歌歌词丰富多彩,体现了客家人历史和喜怒哀乐,即情即景,出口成歌,随编随唱,对答如流。
舞狮子,每逢大年初一,村会组织醒狮队前往村中家家户户拜门表演,迎春纳福。拜门过程:舞狮队伍经过神坛,一定要参拜,舞狮子时,伴随快锣、慢锣,狮锣与龙锣,舞狮队伍一定要从左边进入围屋,且一定要走丁字步,敲添丁锣进入围屋参拜,龙腾狮跃,意祝此屋添丁发财,人财二旺。
麒麟舞,每逢春节或重要场合、活动,村委会组织村麒麟队舞麒麟,以此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春节年初一,村会组织麒麟队赶着清晨的曙光,到每家每户进行登门拜年,麒麟参门一般由一位年长捧着锦盒在前面带路,每当麒麟到了,户主出门放鞭炮相迎。麒麟按先左再右后中的叩拜方式上前拜门。麒麟出脚一定先迈左脚。最后户主将红包放在锦盒中,麒麟一边拜谢一边后退出门,再到下一户参门。平时麒麟舞表演过程为:先由鼓手一声高喝,鼓声响起,多头麒麟围成一圈,左右摆动着头,麒麟神态各异,有的乐、有的怒,有的凌空腾起、有的匍匐在地。整套麒麟舞将武功融入充满生活气息的完整套路中,可即兴发挥,诙谐幽默,特别是麒麟之间采青的表演,深得了村民的喜爱。麒麟队成员均是由村聘请的武术师傅挑选而组成,约10-20人,学员先学习武术,先学舞麒麟上下两套,再打武术,包括双刀、快钯、盾牌等,然后舞棍棒,最后打拳术。舞麒麟既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又有利于村民健身。
百果洞村舞狮子表演(摄于2017年)
百果洞村麒麟舞表演(摄于2006年)
十、主要历史事件
1、1983年,百果洞村招商引进第一家外资制衣厂,厂址在原百果洞小学。
2、1992年10月,百果洞村开发第一个工业城“百达工业城”,并引进伟太鞋厂,艺泰钟表厂、亚飞灯头厂、金泉弹簧厂、富晖厂、天宝电线厂、惠通厂。
3、1993年1月,百果洞村举办八项工程庆典:人行天桥动工、百景大厦、百顺大厦、文明街、百果洞小学校庆、管理区新办公楼落成、百达工业城、百利工业区。在文明街入口,建造龙的标志。
4、1997年12月,百果洞村在百达工业城建造一个百达公园。
5、2002年12月,百果洞村被东莞市委、市政府为“2002年度村级净资产超亿元(排名第四十四)”。
6、2018年,党组织成功引进华仁英格幼儿园、爱尔宝幼儿园、小四月儿童之家,将百利工业区转型升级为教育产业基地。
7、2010年9月,百果洞村成功创建“三和”社区,并将每年9月20日定为社区敬老日。
8、2021年,党组织推进乡村振兴和实施新一轮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投入1500万元全面铺开百果洞“特色精品村”建设。
9、2022年,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区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建设特色精品村,乡村振兴全面开展。
十一、掌故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黄大仙在宝山引证仙缘。宝山脚下,有一个自然小山村,多年来一直有种怪病。当地的小孩出生后体弱多病,经常哭闹。村民每年多次到寺庙多次烧香拜神,多方寻医问药,情况都无好转。见村民之苦难,黄大仙心有不忍,托梦告诉村中一位长老,此病是一只千年猴精在作怪。而猴好百果,可种植百果供奉,并留下百果仙种、百年仙丹,村中长老马上发动村民种植果树,从此之后,怪病消失,果树所产果实也成为了村民改善生活的“摇钱树”,村民为感激黄大仙的恩德,将此地称之为百果洞。
十二、主要人物
1、黄齐添,1920年生,共产党员,1944年2月参加一东纵游击队,1947年8月在宝安县沙井作战时牺牲,成为百果洞第一名为革命战争而牺牲的共产党员。
2、黄维庆,1942年4月生,惠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党委书记,1967年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辽宁省鞍山铸钢厂任技术员;1977年至1983年,调广东惠阳地区汽车运输公司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宣教科副科长、修理厂厂长;1984年至1994年,先后任惠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总经理、工程师、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正处级);1988年退二线,任调研员。2002年退休。
3、黄容开,1958年1月生,东莞市民政局副局长,1974年7月,在樟木头中学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1975年2月至1976年2月,参加樟木头公社组织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工作队,进驻石新大队。1976年2月至1986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1986年11月起,在东莞市民政局工作,1989年任副科长,1994年任科长,2002年4月起任副局长。
4、黄伟明,1958年11月生,中共樟木头镇党委书记,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至1981年,在樟木头广播站工作;1981年6月至1987年5月,任樟木头区委委员兼办公室主任;1987年5月至1990年12月,当选樟木头镇副镇长;1990年9月至1996年5月,任中共樟木头镇党委书记;1996年6月,任东莞市福民公司副总经理(后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