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
加快推进社保业务进驻中心综合窗口
实现政务大厅综合窗口全覆盖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东莞市2022年政务服务全域标准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街道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实现政务大厅综合窗口全覆盖,东城加快推进社保业务进驻综合服务窗口。
一是扩充人员队伍力量确保全面承接社保业务。今年8月,东城政务服务中心新增9名窗口人员,充实综合服务团队力量,同时通过整合原有社保咨询窗口人员方式,补充2名咨询导办人员,确保有充足的人力全面承接社保医保业务进综窗。
二是加强社保业务培训确保顺利承接社保业务。为推进社保业务进综窗,东城政务服务中心会同人社分局提前制定了专项培训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及实施步骤,有序开展业务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培训、“老带新”一对一学帮带等方式,组织中心综窗新老员工分批到社保前后台,交叉轮岗学习社保业务收件,促进业务理论和实际操作同步掌握、同步提升,确保社保业务承接质量高、效果好。
三是推动更多社保业务前移社区收件。今年1月起,东城政务服务中心会同人社分局以简单、易办、高频为原则,分批有序推动社保业务前移社区综窗收件。继第一批顺利完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申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待遇申领等多项业务前移社区收件后,目前正在推动城乡居民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失业补助金申领等第二批30多项社保业务前移社区收件。
下来,东城政务服务中心将按照“前台统一收件、后台分类审批、前台统一出证”模式,扎实做好社保业务进综窗改革,切实社保经办服务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使群众获得更便利更快捷的办事体验。
石龙
创新政务服务形式
推进“莞家”系列品牌窗口建设
石龙镇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政务中心)作为“莞家”系列品牌窗口试点,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五色花计划”元素,创新政务服务形式,推进“莞家”系列品牌窗口建设。
8月5日下午,政务中心结合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联合团镇委、镇社卫中心和镇河长办开展了一场东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五色花计划”暨“莞家”大学生主题日活动,吸引了近40名大学生参加。活动在石龙镇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多功能会议厅举行,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大学生入户一件事业务讲解。
在活动中,培训讲师为大学生进行防溺水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讲授预防溺水、水中自救、水上救援等知识,以及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正确有效开展救人的技巧,提升应急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随后,政务中心内训师为学生们介绍政务中心的整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入户一件事业务,重点对大学生入户东莞的条件、情形、办理途径、办理材料等内容结合例子进行详细讲解,并与学生们进行现场互动,气氛热情高涨。活动让现场大学生对防溺水应急救护知识和入户东莞政策有了全新的认识。
随后,政务中心工作人员带领大学生们参观介绍政务中心的各个功能区域以及城市阅读驿站、无障碍等配套设施,向大学生们讲解中心实行的帮办代办、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并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加中心的志愿者活动,体验中心的服务模式,为中心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在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厅,工作人员为大学生们重点介绍“莞家政务”自助终端的功能,让大学生们体验自助终端“自助办”“马上办”“就近办”的办事便捷优势。
“原来办理大学生入户是这么方便的!”“原来‘莞家政务’自助终端能办理这么多业务,还可以在社区就近办理,实在太方便了!”“这场培训让我掌握了防溺水知识及应急救护技能,真真切切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啊!”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场大学生主题活动很有意义,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同时了解到最新的便民政策,实在是干货满满,要为主办单位大力点赞!
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主动服务好人才是石龙镇政务服务中心深化拓展“莞家”服务品牌,提升基层末端执行力的重要举措。
下来,政务中心将进一步聚焦企业和群众服务需求,优化政务服务效能,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五色花计划”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莞家”系列品牌窗口活动,为企业和群众讲政策、送服务,传知识,切实为企业和群众带来更贴心、温暖的政务服务,努力打造石龙镇“10分钟政务服务圈”。
谢岗
爱心妈妈小屋
诠释浓浓关爱
为更好地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满足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婴幼儿及其护理者对母婴设施的公共服务需求,谢岗镇政务服务中心联合镇工会积极申报推进“爱心妈妈小屋”项目建设工作,在现有母婴室的基础上,升级改造成集哺乳、休息于一体的高标准母婴室,体现了政务服务中心对女性和婴幼儿的关爱。
改造后的爱心母婴室,充分考虑人性化细节,不仅制定了《东莞市总工会“爱心妈妈小屋”使用管理办法》,还扩大了整体面积,在内部的装饰上突出温馨舒适感,增加了饮水机、茶几、婴儿床等设施,还提供了婴儿日常所需物品,如:恒温调奶器、奶瓶清洁剂、奶瓶刷、暖奶器、尿片、婴儿湿纸巾等必需品,室内张贴了母婴知识宣传板,摆放育儿书籍,增长了宝妈们科学育儿的知识。同时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卫生保洁,对地板、洗手台、婴儿床和沙发统一进行消毒清洁,落实志愿服务人员。在政务服务大厅内张贴了爱心母婴室标识和设置指引,便于到政务大厅办事且有需求的宝妈们能找到母婴室哺乳,享受便捷、私密的母婴设施服务,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下一步工作中,政务服务中心将继续对“爱心妈妈小屋”进行完善,通过建好、管好、用好母婴室各种配套设施,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为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持续提供最暖心、最周到、最便利的综合性服务,提升办事群众的幸福感。
樟木头
启用自助办税终端
提升智慧办税度
为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缩短纳税人办税等候时长,提升非接触式办事服务率,提高纳税人满意度,近日,樟木头镇政务服务中心引进“广东税务一体化办税终端”,积极探索“智慧自助”服务模式,实现企业群众自助办理申报纳税和发票办理等高频业务。
8月5日,樟木头一体化办税终端正式启用,办事人在窗口完成二手房过户业务申请后,即可选择在终端机自助办理二手房税款清缴等业务,享受“非接触”式自助缴税服务,无需再次预约到窗口缴税。张先生成为樟木头镇第一位自助缴税的办事市民,通过刷身份证、确认房源信息、指尖触碰,5分钟便完成了税款清缴,张先生表示:“真的太便捷了,无需排队预约等候,申请通过后可直接自助缴税,省时又省心。”
下一步,樟木头镇将继续探索、完善和优化自助便民服务,惠及更多办事群众,进一步促进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黄江
开展村级证明事项业务培训
让群众真正“零”跑动
为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具证明,全力打通村级服务“神经末梢”,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8月9日黄江镇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召开村级证明事项业务培训会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镇城管分局有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共计30余人参加。会议主要以分享证明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经验、讲解业务知识和演示受理流程,让群众真正“零”跑动,切实为我市推广村级证明事项标准化、电子化工作提供“黄江样板”。
会上政务中心负责人站在便民利民的角度进行总结发言,根据前期的探索,黄江镇取得了以下工作成效:一是依法依规,清理不合规的村级证明。根据市民政局前期摸查列出的137项正面清单以及52项负面清单进行证明事项梳理,合计清理不合规的村级证明70余项。二是先行先试,形成第一批村级高频证明事项。今年5月,东莞市村级证明事项标准化试点镇街培训暨启动会议在黄江镇召开。6月,在黄江梳理的事项基础上,结合其它试点镇街的梳理情况,最终确定了市第一批11个村级证明事项正面清单。三是便民利民,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办理。以供水、供电报装证明为例,过去群众办理这项证明需要去村委、社区、城管部门签名盖章,流程多、速度慢。经过标准化梳理后,群众可以通过社区党群服务窗口、广东政务服务网、i莞家APP等渠道办理,并实现电子证明互认共享,真正实现“零”跑动。四是提速增效,标准化电子证明诞生。6月27日,东莞市首张村级标准化电子证明(阶梯水费办理证明)在黄江镇诞生,办理时间仅需30分钟,让群众真正体验到“在家门口”办事的便利。
政务中心工作人员分享证明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经验,第一阶段:推进证明事项“应梳尽梳”,分批逐步上线。推动全市第一批11个高频证明事项落地实施,并分批逐步上线广东政务服务网和市一体化平台。第二阶段:运用“结构精简化”事项梳理方法,实现统一标准。将证明事项标准化梳理的成果以办事指南的形式在广东政务服务网和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公布,实现线上线下同一套标准。第三阶段:探索全流程“电子化应用”,深化数字赋能。运用电子表单、电子印章,实现全流程线上审批、互认共享;审核办结后即可输出证明,自动发送到群众邮箱,实现证明电子化应用。
政务中心业务骨干对11个高频证明事项的开具流程、证明用途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使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操演示《阶梯水费办理证明》和《供水、供电报装证明》收件、审批操作流程,对收件要点和审批注意事项作了重点说明。目前11个高频证明事项已正式上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受理和审批,实现“一平台多终端”办理,运用电子印章、电子表单等实现村级证明事项“窗口端、手机端、PC端”多终端、全程网上办理。
接下来,为保障“村级证明事项标准化”工作成效,黄江镇政务服务中心将继续加强村级证明事项宣传推广工作,要求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高度重视,对于清单上11项证明事项,必须使用一体化平台进行收件和办理,深化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应用,实现群众足不出门可办事,真正“零跑动”。
企石
协调推进窗口服务
提高政务服务便捷度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 号)和《关于印发东莞市2022年政务服务全域标准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22〕40 号)文件精神,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政务服务改革目标,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切实提高政务服务便捷度,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8月11日召开的企石镇2022年上半年重点工作督查会上明确要求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年内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8月12日上午,镇党委委员邓任洪、何惠忠迅速召集有关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进行现场办公,讨论研究税务窗口进驻事宜,对当前窗口进驻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集中研判,并对大厅功能区划、窗口布设、进驻时间、搬迁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强调各相关部门要提高站位、加强联动、密切配合,细化举措、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确保税务全业务窗口在今年内完成进驻。税务分局局长香柱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姚淦堂,以及人社医保分局、财政分局、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同参加。
现场办公会结束后,政务服务中心会同税务分局马上联系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实地开展大厅改造现场勘测及设计方案沟通。拟将政务服务中心三楼现有办事大厅按照办税服务厅相关建设规范要求进行升级改造,科学设置办税服务区、咨询辅导区、自助办税区、表格填写区、等候休息区等办税服务功能区域及票证库房、纳税人资料档案室及应急处理室等配套区域。
接下来,政务服务中心将坚决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跑马勇争先、执行论英雄的姿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对表推进时间节点,抓紧抓实抓好进驻前相关工作,务必实现办税服务厅2022年12月底前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全面、更优质、更暖心的政务服务,助力黄江镇绘就“东江宝石 智造新城”的美好蓝图。
大岭山
开启绿色通道
让政务服务“有爱无碍”
结合东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五色花计划”,大岭山镇政务服务中心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作用,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专门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上门办、预约办等特色“莞家”服务,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
8月10日上午,大岭山镇政务服务中心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办事群众。
当天上午,龙先生独自前往政务服务中心想要办理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业务,开一间盲人按摩店。大厅管理组长巡厅时察觉到该名群众为视障人士,便第一时间迎上前去引导群众,主动询问群众的需求,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安排志愿者全程陪同指导办理业务。
“我眼睛看不见,原本是我儿子带我过来办理的,但是他临时有事,只好自己跑过来看看能不能办成,没想到你们还能专门为我开通绿色通道,营业执照还可以寄到我家里不用我再跑一趟,非常感谢你们!”办完业务后,视障人士龙先生对大岭山镇政务服务中心的暖心举措连连致谢。
当天上午,聋哑人士黎先生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政务服务中心想要办理身份证指纹录入业务,先前不知道办理业务需要预约,中心保安队长了解到情况后,立即通知大厅管理组长安排一名志愿者前来大门引导黎先生办理业务,同时联系公安业务区负责人为其开通绿色通道服务。
在陪同黎先生办理身份证业务过程中,志愿者通过书面文字沟通加简单手部动作,让黎先生清楚其所表达意思,使得整个办理过程变得简单顺畅了许多。临走时,黎先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对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竖起了大拇指表达感激之情。
下来,大岭山镇政务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助残设施,努力打造无障碍的政务服务环境,最大限度满足特殊群体的办事需求,提升助残服务品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初心,用心用情为残障人士做好事、做实事,切实增强特殊群体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沙田
督导问效“回头看”
推动改革“向前走”
为进一步提升末端服务效能,沙田镇政务服务中心始终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开展村居服务抓改革促提升工作。8月11日,由政务服务中心分管领导郑淑贤副镇长、中心主任梁振国等一行先后前往立沙、阇西、福禄沙、大泥等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服务效能督导工作。
副镇长郑淑贤实地查看了党群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建设情况,并与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书记等进行了现场交谈,详细了解村级在承接镇级事项、一体化收件、综合团队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广泛听取村级领导及工作人员对沙田镇开展村级综合服务改革提升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村级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中心督导组针对村级诉求现场提出解决方案。
副镇长郑淑贤要求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前期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综合窗口改革,提升末端政务效能,并就接下来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梳理大厅工作人员及服务事项,整合末端资源,强化综合服务,进一步提升窗口效能;二是要完善办事大厅建设,细化标识指引,让群众办事清晰又舒心;三是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加强“莞家政务”自助终端机宣传推广,让更多群众使用。
下来,沙田镇政务服务中心将推行村干部到镇政务服务中心跟班学习锻炼机制,为综合团队“强力充电”,激活村级服务“动力引擎”,为推动村级综合窗口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麻涌
“莞家”窗口假期不打烊
休息日延时送服务
麻涌镇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莞家”系列品牌窗口改革试点镇街之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东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五色花计划”、麻涌镇政务服务“双到双送”工作部署,在周六休息时间,开展交警业务延时服务活动,为辖区企业员工办事提供便利,进一步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
近日,麻涌镇政务服务中心了解到,辖区内部分大型企业有较多需办理交警业务的员工,因工作日上班无法调休,只有利用周末时间处理个人业务。
麻涌镇政务服务中心会同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及时响应社情民意诉求,开设“莞家”窗口,为企业员工提供交警业务延时服务。2022年8月6日星期六,我中心开设“莞家”延时服务窗口,为企业员工办理交警业务,当天办理业务89宗,提升了麻涌镇企业员工办事的便捷度和满意度。
下来,麻涌镇政务服务中心将积极落实麻涌镇政务服务“双到双送”等系列服务措施,减少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努力提质增效,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贴心服务,打造政务服务“莞家”品牌,以优质政务服务助力麻涌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朗
提升村级政务服务能力
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
为贯彻落实全市提升末端执行力大会以及市政务服务全域标准化暨村级证明事项标准化改革工作推进会的要求,提升我镇村级政务服务能力。8月8日上午,大朗镇召开村级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会议暨村级证明事项一体化平台培训,会议由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叶列驰主持,镇领导叶嘉炜副镇长以及全镇各村(社区)分管党群服务中心的两委干部、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负责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处置员约9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叶晓兰解读了2022年度数字政府及政务服务工作考评中涉及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政务服务工作、热线工作考评指标要求。
根据考评指标内容,叶列驰主任结合28个村(社区)目前的政务服务供给情况,部署了下半年村级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的工作内容。一是要全面提升村级政务服务工作,依据《大朗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选取长富、水平、杨涌等村社区试点探索建设“村(社区)综合服务窗”的服务模式,建立综合窗口服务团队,制定事项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村(社区)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同时将镇级高频事项下沉至村(社区)收件办理,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探索建立村(社区)综合窗口人员双重管理机制,综合窗口人员由镇级统一管理和考核培训,村(社区)负责执行落实,提高村级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二是要优化提升热线工单处置工作,总结分析了目前村级热线工单的处置情况和存在问题,要求加大热线处置工作的人力物力,加快热线工单处置的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切实发挥热线“听民声、畅民意、解民忧、纾民困”的作用。下来将由政务服务中心分组督导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窗口建设、热线工单处置质量等情况,推进村级政务服务能力提升。
叶嘉炜副镇长提了三点要求,一是提高站位,增强提升村级政务服务能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求各村(社区)准确把握最新的政务服务要求和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想方设法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和整合,全面提升村级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村级政务服务水平的统筹力和执行力。作为基层政务服务最前沿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是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桥梁,要求长富、水平、杨涌等试点村(社区)全力配合,实现镇级高频业务进村(社区),争取今年年底前取得明显成效。三是聚焦民生,全力提升12345热线工作处置的速度和温度。要求各村(社区)全面准备把握各类工单尤其是紧急工单的办理时限、退单要求和回复标准等,聚焦办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加强人力物力下功夫抓好热线办理工作,并强化督办考核,对处理不及时、回复质量较差、敷衍了事的村(社区)和单位在年底考核中适当扣分,切实通过有力举措推动热线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为做好村级证明事项电子化收件审批工作,在村级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会议结束后,同时开展了村级证明事项上线一体化平台培训,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政务服务中心内训师对第一批村级证明事项在一体化平台收件、审批各流程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操作演示,并针对参会人员提出的疑问进行了现场答疑。通过此次培训会,加快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使用一体化平台开展村级证明事项电子化收件审批的速度,深入推动村级证明事项电子化。
下来,政务服务中心将进一步整合基层政务服务资源,丰富村级政务服务供给,持续推动“10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完善村级政务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政务服务引领者。
- 相关新闻